首 页 别姓动态 别姓探源 别姓分布 别姓名人 别姓文化 别姓作品 网络圣地 捐助基金 通 讯 录 取名技巧 娱乐游戏  
 
用户名:
密 码:
 
 
 
 
别姓动态
湖北武汉别道林:创…
别永忠荣获“201…
别立福抓捕疑犯时壮…
畅游青岛 难…
整理家谱寻亲公告(…
安丘别家屯乔迁新居…
青海之行有感——别
重庆五里坪隆重举行…
寻找祖籍地的故事
 
 您现在的位置:-->[别姓动态]-->查看文章[寻找祖籍地的故事]
寻找祖籍地的故事
文章作者:别凌 文章来源: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:2016/1/24 10:05:04

  “参天之树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后,大都有一种寻根、敬祖、思乡的情结。“你是谁,你从哪里来,你要到哪里去?”看似很简单的话,其实很难说得清楚。

  一

  宋代所编《百家姓》共收录504个姓氏,别姓在其排序中列322位。“姓启别子,望出长安”是中华别姓代代相传的堂联,反映了别氏后人重视本姓起源,寄寓别姓崇敬先祖,依恋故土之情思。我小时候听老人讲“湖广填四川”故事,知道大多数四川人是明末清初移民的后代。由于老家谱毁于“文革”期间,难以确认别家是从哪里移民到四川的。“我家从哪里来?”这个问题就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,总想找到答案。

  2000年,我在协助父亲别正堂编纂家谱时,希望他能找到先祖墓碑佐证别氏的来源。父亲会同宗亲通过寻访,安葬先祖的老坟园在“农业学大寨”中变成了农田,但找回了几块墓碑,其中一块是入川始祖别维汉的墓碑,弥足珍贵。这块墓碑是别氏后人在清光绪甲午年(1894年),纪念始祖诞辰两百年之时重新刻制的。墓碑中间刻有“皇清待赠拟谥吏相英明别公讳维汉老大人一位正性之墓志”25个大字,正文记载了始祖“生于康熙甲戍年,长在陕西省西安府富平县东河里麦子店,后由秦入蜀,落业在巴州中二甲柏顶子山下”等内容。同时,还发现民国七年(1919年)在九世别毓昌的墓碑柱上刻有“灵钟秀毓川之北,源远根深陕以西”内容。原来我家是从陕西富平移民到今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的,别氏后人为不忘祖籍,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记载。

  二

  2002年,我去大连参加培训学习时,遇见了一同参加学习的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李耀国先生,便委托他打听陕西富平县是否有别姓。不久他电话告知我,富平县觅子乡有个别家堡,那里有不少姓“别”的,该乡的别家中心小学有个老师就叫别维岳,可与他联系。我随后与别维岳联系后,他说觅子乡过去就叫觅子店,碑文中的“麦子店”可能就是“觅子店”的音误,如今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姓“别”。

  为寻求更权威的认证,2004年我给时任富平县委书记张建忠去信并附上始祖碑文,请他帮助考证别氏祖籍地。不久,他委托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保卫回信:“富平别姓人士主要集中在觅子乡,位于县城正西,现有一村就以别姓为名,称为别家村……”,并考证了有关小地名。早在清乾隆年间的史料中,当地就出现了“别家堡”这个地名。清乾隆五年(1740)的《富平县志》中记载了两位别姓人士,一人是“别树宇,蕲州州判”;另一人是“别奇珍,馆陶典史”。清光绪十七年(1891)的《富平县志》除再次记载了“别树宇”和“别奇珍”外,还增加了“别莹,甘肃知县”。1994年新编《富平县志》记载的外地富平县籍工作人员名录(52人)中,排在20位是:“别守智,男,汉族,籍贯觅子乡,高中,师长,住北京。”

  1994年版《富平县志》记载,全县有村堡1641个,分属于32个乡镇管理,“觅子乡”辖“别家堡”等31个村堡。1996年以后,别家堡先后改为别家村(自然村)、西上官村(行政村),现称为西上官村二组或西上官村别家组。2002年编印的《富平县行政区划图》标有“别家堡”这个地名。由此推断,别氏入川始祖墓碑中的“富平县东河里麦子店”,应该就是如今的“富平县觅子乡西上官村别家组”。

  2005年,在始祖“由秦入蜀”三百多年后,我作为移民后裔,踏上寻根之旅,回到了入川始祖的故乡,见到了住在觅子乡别家村的别氏宗亲,他们十分惊讶,没想到三百多年前离开别家村的族人后人能回来寻根。2009年,为让我的父亲在有生之年到祖籍地看看,我陪同父亲再次踏上了祖籍地,村里的别氏宗亲异常高兴,连连说:“想不到三百多年后,你们还会找回来!”热心的别氏宗亲,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传家宝,给我们父子俩观赏,并带我们去别氏祠堂遗址参观,讲述别氏繁衍生息的故事,共叙宗亲之情。这次寻根,加深了我对祖籍地的认识,了却了怀念故土的心愿。从祖籍地返回四川后,我撰写了《别氏“由秦入蜀”考证》一文,介绍了别氏故乡情况,探究了祖先入川的原因,一些报刊和网络媒体予以登载,同时收录在新编的《巴州别家河别氏家谱》中。

  四川在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后,出现了人口大量耗损,沃野千里沦为草莽的状况,为渴望到四川获得土地、大展宏图的湖广(今湖北和江西)、福建、广东、陕西等10多个省移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由于湖广的移民较多,史称“湖广填四川”。别氏入川始祖正是随着“湖广填四川”移民大潮,在清康熙年间,从陕西富平县起程,经西安,翻越秦岭到汉中,再跋涉大巴山中的米仓古道进入四川巴中插占落业。落业之初,始祖住在竹木茅草窝棚中,后来在砍柴时发现荆棘丛中有一座无人居住的大瓦房,便搬进这座房屋居住,称为“别家老屋”。三百多年来,别氏家人就在四川安居乐业,休养生息,至今已繁衍了14代。

  三

  百年历史,风雨兼程;百年沧桑,薪火相传。“湖广填四川”是一段感天地、泣鬼神的移民史,是一份难以割舍、缠绵悱恻的乡愁史,是一段四川人不该忘却的记忆。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回顾始祖“由秦入蜀”的家族历史,发掘家族文化,是别氏后人应尽之责。

  当年始祖远离故土,跋山涉水,披荆斩棘,不惧艰险,毅然来到四川,投身新的陌生环境生存发展,这是留给别氏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。作为移民后裔,我将记住始祖来四川拓荒垦殖、白手起家、辛勤耕耘、艰苦创业的故事和一往无前、敢为人先的精神。同时,我也为祖先的艰苦创业而感动,为艰难的迁徙而震撼,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。祖先创业不易,后人定当珍惜,只有勤勉才能生存,唯有奋斗才能兴业。

  寻找祖籍地的过程,也是寻梦之旅,它不仅仅是寻找先祖、寻找亲人、寻找精神家园,也是寻找家族之梦、民族之梦,更是一种家国情怀。今天追溯家族历史,继承优良家风是时代的要求。别氏后人将把优良传统和家风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,从先祖艰苦创业的经历中获得激励鞭策,并作为家族不断成长进步的精神力量。

 
 
搜索表单:
 
 
 

网站顾问:别道林 TEL:15972082388
别姓网网址: http://www.bxwcn.com Copyright © 2006-2009 中华别姓网 版权所有